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班同學用右圖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先用彈簧夾夾住乳膠管。點燃紅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紅磷熄滅并冷卻后,打開彈簧夾,觀察廣口瓶內水面變化情況。實驗完畢,甲同學的廣口瓶內水面上升明顯小于瓶內空氣體積的1/5,乙同學的廣口瓶內水面上升明顯大于瓶內空氣體積的1/5。下列對這兩種現(xiàn)象解釋合理的是
①甲同學可能使用紅磷的量不足,瓶內氧氣沒有消耗完
②甲同學可能未塞緊瓶塞,紅磷熄滅冷卻時外界空氣進入瓶內
③乙同學可能沒夾緊彈簧夾,紅磷燃燒時瓶內部分空氣受熱從導管逸出
④乙同學可能插入燃燒匙太慢,塞緊瓶塞之前,瓶內部分空氣受熱逸出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③ D.只有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碘化鉀(KI)是白色固體,保存不當會被氧化為單質碘(I2)而泛黃變質。實驗小組為探究碘化鉀變質原理,進行如下活動。
(查閱資料)
I.對于碘化鉀變質的原理,有兩種不同的反應:
甲:4KI+O2+2CO2==2K2CO3+2I2乙:4KI+O2+2X=4KOH+2I2
⑴請將上述方程式補充完整,X的化學式是_____。
Ⅱ.KOH與NaOH都屬于堿,二者的化學性質相似。
(進行實驗)實驗1:探究變質的原理
取適量碘化鉀固體暴露于空氣一段時間,觀察到固體泛黃。往泛黃的固體中加入足量稀硫酸,產生無色無味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⑵實驗過程中產生的氣體是_____。化學小組認為:據(jù)此現(xiàn)象,還不能得出“反應甲是造成碘化鉀變質的原因”的結論。理由是_____。
(進行實驗)實驗2:探究變質的條件
分別取適量KI于燃燒匙中,再分別放入盛有不同物質的集氣瓶中,塞緊膠塞,若干天后觀察。
(解釋與結論)
⑶對比實驗_____(填序號),可以得出KI變質一定與水有關。對比實驗_____(填序號),可以得出KI變質一定與氧氣有關。
⑷從上述實驗可推知,KI變質的條件是_____。
(提出問題)CO2的作用是什么?
(進行實驗)
分別取10mL同濃度的KI溶液于3支試管中(試管編號1,2,3),再向試管2中通入CO2,向試管3中滴加幾滴鹽酸,分別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幾分鐘后,觀察溶液的顏色。實驗現(xiàn)象記錄如下:
試管序號 | 1 | 2 | 3 |
溶液pH | pH=8 | pH=6 | pH=4 |
溶液顏色 | 無色 | 淺黃色 | 黃色 |
(解釋與結論)
⑸①pH試紙的使用方法是_____。②CO2在KI變質過程中的作用是_____。
(反思與評價)
⑹探究KI變質條件時,同學們排除了氮氣和稀有氣體的影響,其原因是_____。
(拓展應用)
測定實驗中使用的鹽酸中所含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
⑺向燒杯中加入質量分數(shù)為10%的氫氧化鈉溶液40g,再逐滴加入該鹽酸,用pH計測定滴加過程中溶液的pH值。圖2為滴加鹽酸的質量與溶液pH的關系圖。
①a點對應的溶液中的溶質為_____(寫化學式)。
②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是_____(選填“吸熱”或“放熱”)反應。
請以此次測定的數(shù)據(jù),列式計算該鹽酸的實際溶質質量分數(shù)。_____(寫出計算過程)
⑻該鹽酸的實際溶質質量分數(shù)與標簽上標出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不同的可能原因:_____(不考慮測量誤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化學興趣小組同學設計的化學動力小車,在試管中加入兩種試劑,塞緊塞子,將小車放在摩擦系數(shù)極小的道路上,過一會小車就向左運動了。
(可選試劑)①鋅粉;②鐵粉;③銅粉;④20%的稀硫酸;⑤干冰
⑴在加入的兩種試劑總質量相同的條件下,若加一次藥品能使小車在同一條水平道路上行程最遠,應選擇加入上述某一種金屬,并且兩種試劑使用的量要控制在恰好完全反應,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基本反應類型為_____。
⑵在加入的兩種試劑總質量相同的條件下,要使小車運動的速度最快,應往試管中加入上述哪一種金屬?_____(填序號),原因是_____;
⑶有的同學根據(jù)上述小車推進原理,發(fā)現(xiàn)不進行化學反應,也能使小車運動,則他在試管中投入的試劑可能是_____。(填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請結合下圖回答問題:
⑴儀器名稱:①_____,②_____。
⑵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制取氧氣,可選用裝置_____(選填序號)和D組合,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二氧化錳的作用是_____。
⑶實驗室可用裝置B或C制氫氣,C裝置相對于B的優(yōu)點有_____。氫氣能用D裝置收集的原因是_____。
⑷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用E裝置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驗滿時燃著的木條應放在_____(選填“a”或“b”)端口。
⑸利用數(shù)字化實驗可以形象地比較不同形狀的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的速率。傾斜錐形瓶使試管內的稀鹽酸流入瓶中與固體發(fā)生反應,瓶內氣壓的變化如曲線所示。有關說法正確的是_____。
A 曲線①表示塊狀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
B b點表示碳酸鈣與鹽酸反應已停止
C 等質量碳酸鈣粉末產生的CO2的質量最多
D 對比分析點c、d可知,相同的氣壓時,粉狀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速率更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雙休日在家小明記錄了自己一天豐富的生活。
⑴清晨,小明給自己做了一份營養(yǎng)早餐。
①早餐包括全麥面包、雞蛋、牛奶和橙子,其中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是_____。
②橙子中富含Vc(C6H8O6),Vc中碳元素、氫元素、氧元素的最簡質量比為_____。
⑵早餐后,小明給花兒澆澆水,施點肥。植物營養(yǎng)液的說明上寫著“該營養(yǎng)液富含氮、磷、鉀”,這里的氮、磷、鉀是指組成物質的_____。(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⑶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后,小明和媽媽乘坐電動汽車去參觀自來水博物館、植物生態(tài)園。自來水的制水工藝流程如下圖所示:
①小明和媽媽乘坐的電動汽車,用充電樁給電動汽車充電,其電池在充電時將電能轉換成_____能。充電樁上用作保險絲的武德合金屬于_____(選填“金屬材料”或“合成材料”)材料。
②自來水的制水工藝流程圖中空缺的一步操作名稱是_____。
③在植物生態(tài)園,聞到陣陣花香,小明從分子的角度給媽媽解釋原因_____。
⑷晚上,小明和媽媽一起做晚飯。
①小明發(fā)現(xiàn)煮飯所用的大米為“富硒大米”,查閱資料后發(fā)現(xiàn)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細胞的功能。硒元素的信息如圖。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_____(填字母序號)。
A硒屬于金屬元素
B硒元素的化學性質與硫元素相似
C硒的相對原子質量為78.96g
D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
②炒菜時小明發(fā)現(xiàn)家用燃氣灶所用的清潔燃料是天然氣,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_____(寫化學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甲、乙、丙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將等質量的三種物質的溶液從t2℃降至t1℃,析出晶體最多的是甲物質
B. P 點表示t1℃時甲、丙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質量相等
C. t1℃時,乙物質的飽和溶液,升溫至t2℃時仍是飽和溶液
D. t1℃時,甲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質量比為 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隨著科學的發(fā)展,新能源的開發(fā)不斷取得突破。研究人員成功研制出一種納米纖維催化劑,可將二氧化碳轉化成液體燃料甲醇,其微觀示意圖如下(圖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反應前后原子數(shù)目發(fā)生改變B. 該反應不遵循質量守恒定律
C. 甲是單質,乙、丙、丁均為化合物D. 乙、丙都屬于有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工業(yè)鐵紅的主要成分是Fe2O3,還含有少量的FeO、Fe3O4。為了測定鐵紅中鐵的質量分數(shù),興 趣小組的同學進行了如下實驗,請你參與過程分析。
(查閱資料)
①草酸晶體在濃H2SO4作用下受熱分解,化學方程式為:H2C2O43H2OCO2↑+CO↑+4H2O
②堿石灰是固體NaOH和CaO的混合物,能吸收水蒸氣和二氧化碳
③鐵的常見氧化物中鐵的質量分數(shù):
稱取鐵紅樣品10.0g,用上述裝置進行實驗,測定鐵紅的質量分數(shù)。
(1)D中充分反應后得到Fe粉的質量為mg,則_______<m<_______。
(2)實驗前后稱得E裝置增重6.6g,則此鐵紅中鐵的質量分數(shù)是_______。
(實驗評價)
(4)反思1:本實驗中如果缺少F裝置(不考慮其它因素),則測得樣品中鐵的質量分數(shù)會_____(填 “偏小”、“不變”或“偏大”)。
(5)反思2:請指出實驗裝置的一個明顯缺陷_________。
(6)取出適量鐵加入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應得到硫酸亞鐵溶液,將一包由6.5克鋅、4.8克鎂、2.4克碳 混合而成的粉末,加入到此溶液中。實驗結束后,測得剩余固體中含有三種物質。則剩余固體的質量可能是(___________)
A 19g B 21g C 20g D 19.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CO2通入NaOH溶液中沒有明顯現(xiàn)象,CO2與NaOH是否發(fā)生了化學反應呢?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 學們對此進行了探究。
(查閱資料)通常情況下,1體積水溶解1體積的CO2。
(實驗探究)小紅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錐形瓶內充滿CO2),并進行實驗。
(1)打開瓶塞和活塞,使NaOH溶液快速滴入錐形瓶中,立即關閉活塞(漏斗中仍有溶液剩余),觀察到U形管左側的紅墨水液面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移動”),小紅根據(jù)現(xiàn)象判斷CO2和NaOH發(fā)生了反應,理由是______;請根據(jù)初中化學知識寫出CO2與NaOH 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
(2)小明認為小紅的實驗方案不嚴密,理由是__________,
(問題討論)用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
興趣小組的同學們?yōu)榇擞衷O計了檢驗生成物的方法來證明。向反應后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若有_______的現(xiàn)象,則說明兩者確實反應生成了碳酸鈉。為了進一步確認反應后 的溶液中是否有氫氧化鈉剩余,可以向其中加入____,若出現(xiàn)_________現(xiàn)象則說明氫氧化鈉仍有剩余。
(3)用氣體壓力傳感器也可以研究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的反應。
圖Ⅰ表示的該實驗的設計方案,圖Ⅱ中曲線1和曲線2分別表示瓶1和瓶2內氣壓隨時間的變化趨勢。
①從曲線 1 可以看出添加20mL水之后,瓶中壓強沒有發(fā)生任何變化,請解釋原因_______;曲線1____(能/不能)說明水和二氧化碳發(fā)生化學反應。
②對比曲線1和曲線2可知,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一定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