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用下圖所示方法探究吸入空氣和呼出氣體的不同,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通過實驗1可以得出呼出氣體中的CO2含量比空氣中的高
B. 實驗2中在呼出氣體中燃著的木條比在空氣中燃著的木條燃燒時間長
C. 通過實驗2可以得出呼出氣體中的CO2含量比空氣中的高
D. 通過實驗2可以得出呼出氣體中的O2含量比空氣中的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現(xiàn)有A、B、C、D四種物質。A是無色無味的氣體,B在A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熱,同時生成一種黑色固體C。D為黃色固體,在A中燃燒發(fā)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同時生成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試判斷A、B、C、D各是什么物質,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物質的名稱:A_______, D_______。
(2)寫出下列轉化的文字表達式:B→C__________。
(3)畫出D物質的原子結構示意圖: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某興趣小組根據下列裝置進行試驗,請你參與并回答:
(1)寫出標號儀器的名稱: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E裝置收集氣體,觀察到____________時才能收集。
(3)寫出用B裝置制取氧氣的文字表達式_____________。
(4)若實驗室用D裝置收集氧氣,請寫出檢驗氧氣是否收集滿的方法_________。
(5)已知氫氣密度比空氣小,很難溶于水,常用金屬鋅和稀硫酸反應制取。若實驗室要制取少量氫氣最好選擇發(fā)生裝置____(填序號,下同)和收集裝置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在集氣瓶內加入少量水,并將水面上方空間分為5等份。用彈簧夾夾緊膠皮管。點燃燃燒匙內的紅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緊。請回答:
①觀察紅磷燃燒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
②待紅磷熄滅并冷卻后,打開彈簧夾,觀察集氣瓶水面的變化情況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由此實驗得出有關氮氣的性質(寫一條)_______________。
④紅磷燃燒消耗氧氣,并且生成固體,等實驗完畢,若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不到總容積的1/5。你認為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寫一條合理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某化學反應的微觀模擬圖,其中“”和“
”分別表示兩種質子數不同的原子,a、b分別表示反應前和反應后的物質。請回答:
(1)a、b物質均屬于_____(填物質分類),從微觀角度說明你的判斷依據是_____;
(2)該反應屬于_____反應(填基本反應類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有關物質組成及化學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對化學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你知道嗎)二百多年前,法國化學家拉瓦錫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氣成分,其中一項實驗是加熱紅色氧化汞粉末得到汞和氧氣(圖 1),該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下: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___(多選,填字母)
A該反應為化合反應
B1 個氧分子是由 2 個氧原子構成的
C氧化汞分解過程中,原子的個數沒有發(fā)生改變
D氧化汞分解過程中,分子的種類沒有發(fā)生改變
(實驗回顧)實驗室常用圖 2所示的方法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寫出紅磷燃燒的文字表達式____________,實驗中加入足量紅磷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實驗探究)同學們發(fā)現(xiàn)利用圖 2裝置進行實驗時,在集氣瓶外點燃紅磷,一方面會造成空氣污染,另一方面伸進集氣瓶速度慢了會影響測定結果。他們查閱資料發(fā)現(xiàn)白磷40°即可燃燒,燃燒產物與紅磷相同。于是改進裝置(圖 3)重新探究。先在容積為 2000mL的集氣瓶里裝進 50mL的水,再在量筒內裝入 100mL的水,然后按圖3連好儀器,按下熱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點燃。
(1)集氣瓶里預先裝進的水,在實驗過程中除了能夠吸收白煙作用。還起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2)如果白磷停止燃燒時立即記錄量筒內剩余水的體積,則會導致測定的空氣中氧氣含量結果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定量研究)某;瘜W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了如圖4所示的裝置進行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的探究:實驗前注射器中有20mL氮氣,100mL集氣瓶中加入10mL水。實驗數據記錄如下:
時間/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注射器讀數/mL | 20.0 | 34.0 | 40.0 | 30.0 | 25.6 | 18.0 | 12.5 | 8.6 | 4.8 | 2.0 | 2.0 |
(1)根據以上實驗過程和數據綜合分析,集氣瓶內空氣中氧氣的體積是___________mL;開始體積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根據題中數據計算測得的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__________。
(交流反思)小明同學提出了能否用鐵絲燃燒代替上述實驗中的紅磷,同學們一致反對,理由是_______________,寫出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文字表達式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為工業(yè)制取氧氣的部分流程示意圖,請根據圖示回答相關問題:
(1)潔凈的空氣屬于__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純凈物”)。
(2)液態(tài)空氣在空氣分餾塔中蒸發(fā)可分離出氧氣和氮氣,原理是利用液氮和液氧的______不同,將氮氣和氧氣分離。該變化屬于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學”變化)。
(3)從空氣中除掉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得到氮氣與從其他物質中分解得到的氮氣密度不同,你認為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是實驗室制取氧氣和氧氣性質實驗常用的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
(1)裝置圖中標號a儀器的名稱是_____________。
(2)若選擇A裝置制取氧氣,發(fā)生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_____________,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氣應選擇裝置____________(填字母序號),檢驗氧氣是否收集滿的正確操作是______(選填“F”或“G”);若選擇B裝置制取氧氣,所用的藥品是____________。
(3)若用高錳酸鉀制取并收集氧氣,應選擇的裝置是________(填字母序號),該裝置還需要進行改進的是________________,小明在實驗過程中發(fā)現(xiàn)試管裂,請你幫他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答一點即可)。
(4)某化學興趣小組通過實驗探究分解氯酸鉀制氧氣的反應中二氧化錳的作用。
(設計實驗)用圖 1 所示裝置進行實驗,步驟如下:
步驟Ⅰ:檢查裝置氣密性;
步驟Ⅱ:按照如圖 1 裝入藥品;
步驟Ⅲ:加熱右側支管,用帶火星的木條在導管口檢驗生成的氣體;
步驟Ⅳ:冷卻后,將裝置傾斜,使左側支管中的藥品進入右側支管,再加熱右側支管,用帶火星的木條在導管口檢驗生成的氣體。
(實驗現(xiàn)象)步驟Ⅲ和步驟Ⅳ中,一段時間后都能觀察到帶火星的木條復燃,但不同的是_________。
(交流反思)要想確認分解氯酸鉀制氧氣的反應中二氧化錳是催化劑,還需通過實驗證明二氧化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反應前后都沒有發(fā)生變化.
(拓展探究)在老師的指導下,該小組同學利用圖 2所示裝置繼續(xù)進行深入探究。以氧氣的體積分數為縱坐標,溫度為橫坐標,得到圖 3所示曲線(圖中的“1:2”、“1:1”、“2:1”、“3:1”、“4:1”、“5:1”指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質量比)
(實驗分析)根據圖3,氯酸鉀的分解溫度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質量比變化的大致規(guī)律是__________。分解氯酸鉀制氧氣的反應中二氧化錳起催化作用,可能是因為二氧化錳能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江蘇洋河酒是中國傳統(tǒng)名酒,有悠久的歷史,用優(yōu)質高粱、大麥、豌豆等原料釀制而成,綿甜清香,回味悠長。
(1)請你根據生活經驗說出酒精的一點物理性質_________________。
(2)中醫(yī)常用燃燒白酒治療扭傷,酒精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___________。
(3)點燃酒精燈,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燈的火焰中(如圖),約1~2s后取出,可觀察到___________處(填序號)的火柴梗最先碳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jié)約資源和保護環(huán)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tài)環(huán)境。
(1)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空氣成分中可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的是________,用于火箭助燃劑的是__________。
(2)空氣污染嚴重損害人體健康,如圖中行為會導致空氣污染物中_____________含量的增加,你認為改善空氣質量的正確措施有____________(答一點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