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電源電壓不變,當開關S1、S2同時閉合時,電流表的示數(shù)是0.3A,電壓表示數(shù)是6V。若兩表互換位置,當開關S2閉合、S1斷開時,電流表示數(shù)是0.2A,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R1和R2的阻值之比是2:1
B.R1的阻值是20Ω
C.電壓表示數(shù)仍是6V
D.R2(互換后和互換前)消耗的功率之比為9: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小葉同學用與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看到驗電器的金屬箔張開.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A.玻璃棒和金屬球都是絕緣體
B.瞬間電流的方向是從玻璃棒到驗電器
C.玻璃棒帶正電,驗電器帶負電
D.金屬箔張開是因為它們帶上了異種電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探究“物體動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讓質量不同的鐵球從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釋放,撞擊同一木塊,能將木塊撞出一段距離,如圖甲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從同一高度由靜止釋放的目的是 , 該實驗的目的是研究鐵球的動能大小與(選填“質量”或“速度”)的關系.
(2)該實驗是通過觀察的大小,來說明鐵球對木塊做功的多少.
(3)有同學將實驗裝置改進成圖乙所示,利用質量相同的鐵球將同一彈簧壓縮不同程度后靜止釋放,撞擊同一木塊,將木塊撞出一段距離進行比較.可以研究鐵球的動能大小與(選填“質量”或“速度”)的關系.
(4)該同學還想用質量不同的鐵球將同一彈簧壓縮相同程度后由靜止釋放,撞擊同一木塊,探究鐵球的動能大小與質量的關系,這個設計方案是(選填“正確”或“錯誤”)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利用斜面搬運物體的過程中,提出了一個問題:“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的傾斜程度有沒有關系?”針對這個問題,他通過在斜面上拉動物體進行了探究(如圖所示),測得的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中所示:
實驗次數(shù) | 斜面的 | 物體重 | 物體上升高度h/m | 沿斜面拉力 | 物體移動距離S/m | 有用功 | 總功 | 機械效率η |
1 | 較緩 | 5.0 | 0.10 | 1.6 | 0.50 | 0.50 | 0.80 | 63% |
2 | 較陡 | 5.0 | 0.15 | 2.2 | 0.50 | 0.75 | 1.10 | 68% |
3 | 最陡 | 5.0 | 0.25 | 3.1 | 0.50 | 1.55 |
(1)沿斜面拉動物體時,應使其做運動.
(2)根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可求出第③次實驗中拉力所做的有用功為J,機械效率是 .
(3)通過對上述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可知,斜面的省力情況與斜面傾斜程度的關系是:斜面越緩,越 .
(4)通過對上述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對斜面機械效率的問題可獲得的初步結論是: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李和同學們進行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
(1)他們按照如圖所示的順序進行實驗,其中甲、乙實驗用的是同一滑輪組.在實驗過程中,應拉動彈簧測力計.
(2)他們記錄的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丙實驗中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 .
實驗次序 | 鉤碼總重G/N | 鉤碼上升高度h/m | 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N | 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m | 機械效率 |
甲 | 1.0 | 0.1 | 0.5 | 0.3 | 67% |
乙 | 2.5 | 0.1 | 1.0 | 0.3 | 83% |
丙 | 1.0 | 0.1 | 0.5 | 0.4 |
(3)對比分析實驗甲、乙,可得出:同一滑輪組,提升的鉤碼 , 機械效率越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和小紅利用如圖甲所示裝置,在杠桿支點的兩邊分別掛上鉤碼來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1)如圖甲,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左端的平衡螺母向(選填“左”或“右”)移動.
(2)實驗時仍然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有什么好處? .
(3)下表是小明實驗時記錄的數(shù)據(jù),并由表中數(shù)據(jù)得出了杠桿平衡條件為F1L1=F2L2的結論,這明顯是不可靠的.原因是 .
實驗次數(shù) | 動力F1(N) | 動力臂L1(cm) | 阻力F2(N) | 阻力臂L2(cm) |
1 | 1 | 15 | 1.5 | 10 |
(4)小紅實驗時,在杠桿兩端掛上鉤碼,杠桿的狀態(tài)如圖乙所示,為了使杠桿重新水平平衡,小紅又調節(jié)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正確的記錄了鉤碼重和力臂.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后發(fā)現(xiàn)與“杠桿平衡條件”不符,造成為一結果的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了教材“自制密度計”的課外小實驗后,小葉和小王決定進行一下嘗試.
(1)兩人選擇了一個由某種特殊材料制成的條形長方體A來制作密度計.小王測得A的質量為12g.當它漂浮在不同液面上時,所受到的浮力為N.(g=10N/kg)
(2)小葉查閱了相關資料,在得知該材料的密度后,作出了如圖甲所示的ρ﹣V圖像,據(jù)圖像可以找到關于A的一些信息.兩人發(fā)現(xiàn)A的質量可以在ρ﹣V圖中用陰影部分面積表示出來,請你在圖中用斜線畫出這一陰影部分.
(3)小王想用理論推導的方法,在A上標注出各種密度值.他選擇首先標注水的密度,在測量出A的長度為20cm后,作出了圖乙所示的示意圖.經(jīng)過計算,他確定出水面位置在距A上表面h=cm處,并作了標記.(ρ水=1.0×103kg/m3)
(4)為了保證收益結果,兩人將A放入足夠多的水中,發(fā)現(xiàn)它不容易豎直漂。∪~在A的下端密繞了適量的金屬絲(金屬絲體積忽略不計),制成了“密度計”B.小王提醒他,如果這樣,B的刻度應該與A不同.為了重新標注,他們應該測量的一個物理量是 . 按照上述方法,兩人在B上標注出了水、酒精、汽油等液體對應的刻度值,一個簡易的密度計就制成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探究串聯(lián)電路的電壓關系”的實驗電路如圖1所示.
(1)為了使探究得出的結論具有普遍意義,L1、L2應該選擇(選填“相同”或“不相同”)的小燈泡.
(2)小明根據(jù)圖1連接好電路,閉合開關,電壓表示數(shù)如圖2所示,為了使實驗結果更準確,接下來他應該 .
(3)測出L1兩端的電壓后,小明斷開開關,準備拆下電壓表,改裝在B、C之間.小聰認為小明的操作太麻煩,只需將與A點相連的導線改接到C點即可.小聰?shù)霓k法是否正確?答: .
(4)測量完成后,進行小組交流討論,如表選錄了四個小組的數(shù)據(jù),你認為這些數(shù)據(jù)是否合理,請說明理由. 答: .
實驗小組 | L1兩端電壓/V | L2兩端電壓/V | 串聯(lián)總電壓/V |
1 | 1.4 | 3.1 | 4.5 |
2 | 3.0 | 1.3 | 4.4 |
3 | 1.1 | 1.7 | 2.9 |
4 | 1.8 | 1.2 | 3.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甲所示,在“探究物體的動能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將小鋼球從高度為h的同一斜面上由靜止開始滾下,推動同一小木塊向前移動一段距離s后停下.完成甲、乙、丙所示的三次實驗,其中h1=h3>h2 , mA=mB<mC .
(1)小鋼球在滾下斜面的過程中,它的能轉化為動能,其動能大小是通過(選填“高度h”或“距離s”)大小來反映的;
(2)小鋼球在水平面上不能立即停下,是因為小鋼球具有 , 小木塊最終會停下來是因為受到力的作用;
(3)分析比較甲和乙兩組實驗可得,物體質量相同時,速度越大,動能越;
(4)分析比較兩組實驗可得出物體的動能與質量的關系;
(5)綜合上述可知,如圖乙所示的交通標志牌是交通管理部門對不同車型設定的最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實驗中,小麗用同一滑輪組提升不同的物體,如圖甲、乙所示,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
實驗次數(shù) | 物體重力/N | 提升高度/m | 拉力/N | 繩端移動的距離/m | 機械效率η |
1 | 3 | 0.1 | 2.0 | 0.3 | 50% |
2 | 6 | 0.1 | ① | 0.3 | ② |
(1)實驗中要豎直向上拉動彈簧測力計,使物體升高.
(2)圖乙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N,表格中②處數(shù)據(jù)應為%.
(3)如圖丙所示,將滑輪組換一種繞繩方法,不計摩擦及繩重,提升相同的物體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