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測量小燈泡電功率的實驗中,實驗室所提供的器材有:電源(電壓恒為6V),額定電壓為2.5V,電阻約為10Ω的小燈泡,電流表、電壓表、開關(guān)各一個,導線若干,滑動變阻器規(guī)格有“10Ω、1A”“50Ω、1.5A”兩個.
(1)圖甲是小壯連接的部分實物圖,請你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實物圖連接完整.要求滑片向右滑燈變亮.
(2)檢查電路連接無誤后,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置于端(選填“A或B”),閉合開關(guān)后,小壯立即發(fā)現(xiàn)小燈泡發(fā)光過亮不能進行實驗,為了完成實驗,接下來他的操作是: .
(3)小壯改正錯誤后,閉合開關(guān),改變滑動變阻器的阻值,記下各組對應的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shù),并繪制如圖乙所示的I﹣U圖象,根據(jù)圖象可知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是W;圖中曲線反映燈絲的電阻是變化的,說明: .
(4)實驗中,某同學的小燈泡先由暗變亮,然后發(fā)出耀眼的光后被燒壞.為了避免燈絲燒斷,請你提出在調(diào)節(jié)滑動變阻器的過程中應注意的事項: .
(5)另一個同學小力想測額定電壓為3.8V的小燈泡正常發(fā)光的電阻,可是發(fā)現(xiàn)電流表壞了,老師又給他一個已知電阻R,他設(shè)計了如圖丙所示的電路,測出了小燈泡正常發(fā)光時的電阻,請幫他將步驟補充完整:
①斷開S1 , 閉合S2 , 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
②斷開S2 , 閉合S1 , , 讀出電壓表的示數(shù)為U;
③則小燈泡正常發(fā)光時電阻R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小麗同學手里有一個標有“3.8V”字樣小燈泡,她想知道小燈泡正常工作時的電阻,于是在學校實驗室找來一些器材連接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電路,電源電壓恒定不變.
(1)小麗測小燈泡電阻的實驗原理是
(2)請你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甲中的實物連接完整(要求滑片向左移動燈泡變亮),并在虛線框內(nèi)畫出電路圖 .
(3)閉合開關(guān),移動滑動變阻器滑片,她發(fā)現(xiàn)燈泡始終不亮,電流表有示數(shù),電壓表無示數(shù),其故障原因是
(4)故障排除后,調(diào)節(jié)滑動變阻器使小燈泡正常發(fā)光,此時電流表的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示數(shù)為 A,小燈泡正常工作時的電阻是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石油儲量豐富,為了測量某油井所產(chǎn)石油的密度,小剛和小麗收集了該井所產(chǎn)石油樣品進行了如下測量(常溫下石油為粘稠的液態(tài))
小剛的實驗:
(1)將天平放在水平臺上,調(diào)節(jié)好天平平衡.先用天平稱出空燒杯的質(zhì)量為31.2g.然后將石油樣品倒入燒杯,放在調(diào)節(jié)好的天平左盤上稱量,當天平重新平衡時,右盤中的砝碼和游碼的位置如圖甲所示,則燒杯和石油樣品的質(zhì)量為g.
(2)將燒杯中的石油倒入量筒,其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石油的體積為cm3 .
(3)根據(jù)測量的數(shù)據(jù),求得所測石油的密度為g/cm3 .
(4)聯(lián)想到某起石油泄漏事故中石油漂浮在水面上的情景,小剛發(fā)現(xiàn)自已測量的石油密度值偏大,你認為該實驗方案造成測量結(jié)果偏大的原因是 .
(5)小麗在實驗時發(fā)現(xiàn)量筒刻度不清,于是利用燒杯、水、天平也測出了石油的密度.請你把下列步驟補充完整,并寫出石油密度的表達式.
①用天平稱出的質(zhì)量m1;
②在燒杯里裝滿水,稱出燒杯和水的總質(zhì)量為m2;
③將燒杯中的水倒凈并擦干燒杯, , 稱出總質(zhì)量為m3;
④石油密度表達式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兩個透明容器中封閉著等量的空氣,將兩個容器中的電阻絲R1和R2串聯(lián)接到電源兩端,將容器外部的電阻絲R3和R2并聯(lián)
(1)圖甲的裝置是探究電流通過導體產(chǎn)生的熱量與的關(guān)系,電阻絲R3的作用是使通過電阻絲R1和R2的電流 .
(2)兩個透明容器中密閉著等量的空氣,電阻產(chǎn)生熱量的多少是通過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變化來反映的,這種研究方法叫法.
(3)圖乙所示,某小組在實驗中觀察到左側(cè)U型管中液面很快出現(xiàn)高度差,右側(cè)U型管中液面高度差為零,原因是電阻絲斷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在進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中,同學們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A:可能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有關(guān);
B:可能與物體的密度有關(guān);
C:可能與液體的密度有關(guān);
D:可能與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有關(guān).
為了驗證上述猜想,小明選用了物塊甲和乙(甲和乙的體積相等但密度不同)、彈簧測力計、一杯水、一杯鹽水、細繩等器材,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1)分析比較實驗①⑤,可以知道甲浸沒在水中時所受到的浮力是N;
(2)分析比較實驗①④⑤,可以驗證猜想是錯誤的;
(3)分析比較實驗①⑤與②⑥,可以驗證猜想是錯誤的;
(4)分析比較實驗 , 可以驗證猜想D是正確的.
(5)分析比較實驗可得: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的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有關(guān).
(6)綜合以上分析,得出最后的實驗結(jié)論是: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與有關(guān).
(7)在進行實驗⑥⑦過程中,也運用了控制變量法,保持了不變,進行探究、驗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同學做“測量小燈泡額定功率的實驗,小燈泡標有“2.5V”字樣,測量電路圖如圖1所示:
(1)該實驗的原理是;連接電路時,要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向(填“a”或“b”)端.
(2)電路圖中 表和
表分別為______(填“A”或“B”)
A. 和
B. 和
(3)正確接入電表后,實驗中滑動變阻器滑片移到某個位置時,電壓表示數(shù)如圖2所示,其電壓為V.若他想測量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應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向(填“a”或“b”) 端移動.
(4)下表中為該同學的實驗記錄分析表:
李老師認為該同學的數(shù)據(jù)處理過程有誤,你認為正確的測量結(jié)果應該為PwW.
實驗次數(shù) | 電壓表示數(shù)U(V) | 電流表示數(shù)/(A) | 實際功率P(W) | 額定功率P額(W) |
1 | 1.5 | 0.22 | 0.33 | P= |
2 | 2.0 | 0.26 | 0.52 | |
3 | 2.5 | 0.30 | 0.75 |
(5)從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可知,燈絲的電阻隨兩端電壓的增加而(填“增大”或“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騰”實驗中,小明用了下面兩組實驗裝置(如圖甲、乙所示).
(1)為探究“水的沸騰”實驗,他應選擇的裝置是 .
(2)請你找出丙圖中段圖象是錯誤的,水沸騰時的溫度如乙圖所示℃,水沸騰時的特點是 .
(3)若探究“冰的熔化”實驗中,小明發(fā)現(xiàn)冰熔化過快,應采取的操作是 .
(4)比較兩個實驗裝置,圖乙所示的燒杯中水的質(zhì)量較少,這樣設(shè)計的好處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比較水和食用油的吸熱能力,小明用兩個相同的裝置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用溫度計測量液體吸收熱量后升高的溫度值,并用鐘表記錄加熱時間。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表。
物質(zhì) | 質(zhì)量/g | 初始溫度/℃ | 加熱時間/min | 最后溫度/℃ |
水 | 60 | 20 | 6 | 45 |
食用油 | 60 | 20 | 6 | 68 |
(1)在實驗過程中控制加熱時間相同,通過比較 來研究水和食用油吸熱能力的差異。
(2)在此實驗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溫度相同,就要給 加熱更長的時間,此時水吸收的熱量 (選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熱量。
(3)通過實驗可以得到不同的物質(zhì)吸熱能力不同,物質(zhì)的這種特性用 這個物理量來描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比較水和食用油的吸熱能力,小明用兩個完全相同的裝置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用溫度計測量液體吸收熱量后升高的溫度值,并用鐘表記錄加熱時間.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表.
物質(zhì) | 質(zhì)量/g | 初始溫度/℃ | 加熱時間/min | 最后溫度/℃ |
水 | 60 | 20 | 6 | 45 |
食用油 | 60 | 21 | 6 | 68 |
(1)在實驗過程中一般用控制 相同的方法保證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熱量相同,通過比較它們 來比較水和食用油吸熱能力的差異.實驗中水和食用油體積 (選填“相同”或“不同”).
(2)在此實驗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溫度相同,就要給 加熱更長的時間,此過程中水吸收的熱量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食用油吸收的熱量.
(3)實驗中發(fā)現(xiàn)煤油的溫度比水的溫度升高得 (選填“快”或“慢”),這表明 吸熱本領(lǐng)更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驗證光的反射定律,小利同學將一塊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塊硬紙板垂直放在平面鏡上.
(1)實驗時讓光貼著紙板入射是為了: .
(2)實驗中把紙板將右側(cè)紙板沿ON向后折,(填“能”或“不能”)在紙板上看到反射光線,這說明;
(3)在“探究平面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中要想取得好的實驗效果,實驗最好在(填“較亮”或“較暗”)的環(huán)境中進行,實驗中所用的玻璃板越(填“厚”或“薄”)越好;
(4)有一次實驗中,發(fā)現(xiàn)無論如何都沒能找到像的位置,其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