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和小紅在物理實驗宣準備測最一石塊的密度,他們各自選用器材并設計測量方案進行測量。
(1)小明選用天平和燒杯測量石塊的密度,他的測量方案是:
①先用天平測出石塊的質量,天平平衡時如圖,石塊的質量m1=_____g;
②然后將石塊放入燒杯中,加水把石塊浸沒,并在水面處做標記,接取出石塊,測得繞杯和水的總質量為m2=350g;
③最后再往燒杯中加水到標記處,再測量燒杯和水的總質量為m3=375g,則石塊的密度為_____g/cm3,由于步驟2中取出石塊會帶出水,這會導致出的石塊密度_____真實值(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小紅選用彈簧測力計和瓶子測量石塊的密度,她的測量方案是:
①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出石塊的重力為G1;
③用一瓶子裝滿水,隨后用瓶蓋蓋上瓶口,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瓶子總重力為G2;
③打開瓶蓋,將石塊放入瓶中,水不再溢出后蓋上瓶蓋,用抹布擦干外壁的水,再次測量瓶子的總重力為G3。
已知水的密度為ρ水,則石塊的密度表達式為_____;
小紅實驗完成后才發(fā)現(xiàn)彈簧測力計沒有調零,指針指在零刻線上方一點,這種情況對重力測量結果的影響是_____,對石塊密度測量結果的影響是_____(均選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現(xiàn)代生活,智能手機給人們帶來了許多便利,但長時間盯著手機屏幕,容易導致視力下降。下列關于近視眼及其矯正的原理圖正確的是
A. 甲乙 B. 甲丁 C. 丙乙 D. 丙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中國現(xiàn)代四大發(fā)明之一“共享單車”
目前,全球最大的智能共享單車平臺摩拜單車再出“黑科技”,攜手百度云升級打造摩拜單車智能推薦停車點,通過精確定位算法迅速準確地定位單車停放位置及狀態(tài),進一步提升摩拜對車輛的管控能力,讓用戶更方便快捷有序取放車輛,引導“文明停車、綠色出行”的風尚.據(jù)悉,目前摩拜單車的首塊智能已經(jīng)落戶在北京百度大廈的園區(qū)周邊.并且對于智能推薦停車點的投入使用也正在甄選地點。摩拜方面介紹稱,智能推薦停車點是當單車停入停車區(qū)域后,智能系統(tǒng)能迅速感到到單車入,立即采集相關數(shù)據(jù),并將數(shù)據(jù)上傳至百度云的物聯(lián)網(wǎng)平臺,通過精確算法迅速準確地定位單車。同時,通過多種物聯(lián)網(wǎng)功能對智能停車系統(tǒng)中各個設備進行在線管理。在未來,摩拜單車將在全國范圍內與更多城市規(guī)劃部門、社區(qū)、企業(yè)合作伙伴共同建設智能推薦停車點,并對合規(guī)停放的用戶進行獎勵,讓這個“黑科技”小橙車做到引導“文明停車、綠色出行”的同時還要推動智能共享單車的健康有序、可持續(xù)發(fā)展。自上線以來摩拜就以產品充滿科技化、人性化的設計得到大家的喜愛,除了最新的智能推薦停車點外,摩拜車內也有多項“黑科技”深受用戶好評。
最具代表性的或許就是摩拜車上那把看似簡單的車鎖,它集合了多項“黑科技”功能,包括衛(wèi)星定位、遠程開鎖等,鎖內集成了帶有獨立號碼的卡,通過
、
絡,利用電磁波與云端保持通信能力,及時將車輛所在位置(
信息)和車輛當前狀態(tài)(鎖定狀態(tài)或使用狀態(tài))報送云端,如圖所示。另一個讓人稱奇的便是摩拜單車自帶再生能源的“黑科技”,車子通過用戶踩動單車,獲得能量轉化為電能,源源不斷的為蓄電池充電,保證了智能鎖能夠持續(xù)與云端鏈接。而為了解決銹蝕和單車掉鏈子的問題,摩拜單車采用了無鏈條傳動的“黑科技”,利用兩組錐齒輪傳動代替了鏈傳動,一方面防止了鏈條銹蝕另一方面也排除了使用過程中掉鏈子的風險。其他諸加,將輪胎必主為無充氣式輪胎,使得單車既耐用又不用充氣;為了加強安全性,單車內部還安裝了
,可防丟。
科技為用戶服務,這個全身布滿“黑科技”的橙色小車不僅在產品設計上深受用戶喜愛,在車輛投放數(shù)量、用戶規(guī)模、覆蓋密度、運營效率等主要指標上也穩(wěn)居行業(yè)首位,成為國內共享單車領域公認的標桿企業(yè)。
請根據(jù)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摩拜單車鎖內帶有獨立號碼的卡,
或
網(wǎng)絡和云端是通過__________保持通信能力。
(2)摩拜單車自帶再生能源的黑科技,實現(xiàn)了機械能轉化成__________。
(3)摩拜單車在使用上的優(yōu)點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小明“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實驗,銅塊和木塊的大小和形狀完全相同,實驗時彈簧測力計拉著物體沿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
(1)該實驗的實驗原理是_____;
(2)比較甲、乙兩圖,可得到的結論是_____;
(3)圖乙、丙中銅塊和木塊疊在一起的目的是為了使_____相同;
(4)若物體做減速直線運動,彈簧測力計讀數(shù)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摩擦力;
(5)實驗時,小明先在豎直方向上對彈簧測力計調零,然后用彈簧測力計拉卷物體沿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則測出的摩擦力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實際摩擦力;
(6)圖丁是對實驗進行的改進方案,請簡單評價方案改進后的優(yōu)點: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電動機和發(fā)電機的研究中的有關問題,請根據(jù)要求解答.
(1)如圖1所示,使線圈位于兩磁極間:
①通電后,圖1中ab段導線的電流方向是 (填“由a到b”或“由b到a”),圖1中導線所受磁場力的方向向上,則圖2中ab段所受磁場力的方向 .
②線圈轉過圖3所示的位置時,用 的辦法可使線圈靠磁場力繼續(xù)順時針轉動至少半圈.
③若把圖1中的電源換為電阻,快速轉動線圈,則電阻發(fā)熱,此過程中機械能先轉化為 能再轉化為 能.
(2)圖4是探究“怎樣產生感應電流”的實驗裝置,ab是一根導體,通過導線、開關連接在靈敏電流計的兩接線柱上.
①本實驗中,如果 ,我們就認為有感應電流產生.
②閉合開關后,若導體不動,磁鐵左右水平運動,電路 (填“有”或“無”)感應電流.
③小李所在實驗小組想進一步探究“感應電流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小李猜想:“可能跟導體切割磁感線運動的快慢有關.”請你根據(jù)如圖4所示的實驗裝置,幫助小李設計實驗來驗證她的猜想,你設計的實驗做法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中
(1)如圖甲,將紙平鋪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垂直架在紙上,在玻璃板前方立一支點燃的蠟燭A,透過玻璃板觀察其另一側蠟燭的像,
(2)將光屏放到像的位置,_____(選填“透過”或“不透過”)玻璃板,觀察光屏上有無像;
(3)將另一支完全相同的_____[選填“點燃”或“未點燃”)的蠟燭A放到玻璃板后,調整位置使其與A的像重合,說明像與物的大小_____。這種確定像與物大小的方法是_____(選填“等效替代法”或“控制變量法);此時透過玻璃板看到蠟燭A是經(jīng)玻璃板_____(選填“反射”或“折射“)成的像。
(4)實驗過程中如果玻璃板沒有垂直架在紙上,而是如圖乙傾斜,蠟燭A的像應是圖中的_____(選填“A1”、“A2”或“A3”);
(5)如圖甲,若將玻璃板水平向右平移,則蠟燭A在玻璃板中的像將_____(填“隨”或“不隨”)玻璃板平移;
(6)如果實驗中觀測到蠟燭A通過玻璃板在不同位置成了兩個清晰的像。若兩個像之間的距離為0.96cm,則玻璃板的厚度為_____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冰塊中有一小石塊冰和石塊的總質量是116g,將冰塊放入底面積為100cm2盛有水的圓柱形容器中,冰塊完全沉入水中,這時容器中的水面上升了1.1cm,當冰全部融化后容器里的水面又下降了0.1cm,冰塊中所含的石塊質量是_____g,石塊的密度是_____g/cm3,(已知ρ冰=0.9×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豎直向上拋出的籃球,運動過程中受到的空氣阻力不變,籃球在上升過程中受的合力_____(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落過程中受的合力;如圖,一只丹頂鶴正沿直線朝斜向下方勻速滑翔,此過程中,空氣對它的作用力的方向是_____(選填“豎直向上”、“豎直向下”或“與運動方向相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物塊A靜止在粗糙程度均勻的水平桌面上,如圖甲所示,物塊A受到水平拉力F的作用,拉力F隨時間t變化關系如圖乙所示。小萍從t=0開始,每隔2s記錄一次物塊A的位置(用“”表示物塊A),如圖丙所示,6s~12s內物塊所受的摩擦力為_____N,10s~14s內物塊的平均速度為_____c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質地均勻粗細相同的實心圓柱體A,B放在水平地面上。 已知它們的密度之比ρA:ρB=1:2,對地面的壓強之比pA:pB=1:3.則( 。
A. 它們的高度之比hA:hB=3:4
B. 它們的高度hA:hB=2:3
C. 它們的質量之比mA:mB=1:3
D. 它們的質量之比mA:mB=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