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探究“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全班同學分成若干小組,分工合作,共同收集數(shù)據(jù)。
(1)選取鋁和銅制成的實心金屬組件各1套,形狀如圖甲所示,
①將托盤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將_____移至標尺左端的“0”刻度線上,再調節(jié)平衡螺母,使橫梁平衡,分別測出各金屬塊的質量;
②用直尺或量筒(排水法)分別測算出每個金屬塊的體積;
(2)下表為部分小組收集的質量和體積的數(shù)據(jù):
物質 | 組件 | m/g | V/cm3 | 物質 | 組件 | m/g | V/cm3 |
鋁 | a | 2.7 | 1 | 銅 | a | 8.9 | 1 |
b | 21.6 | 8 | b | 71.2 | 8 | ||
c | 27 | 10 | c | 89 | 10 |
①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畫出了銅組件及鋁組件的m-V圖,如圖乙所示;
②分析圖像可知: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組成的物體,質量_____(選填“相同”或“不同”);同種物質組成的不同物體,其質量與體積的比值_____(選填“相同”或“不同”),該比值反映了物質的一種特性,稱為_____;
③若測得另一鋁質實心物體質量為135 g,則該物體的體積應為_____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小夢同學在用天平和量筒測鹽水密度的實驗中:
(1)他用調好的天平按圖中甲、丙、乙的順序進行實驗,根據(jù)圖中數(shù)據(jù)可知道,量筒中鹽水的質量是_____ g,體積是_____ mL,鹽水的密度是_____ kg/m3。
(2)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同組的小雨提出了另一種實驗方案,其實驗步驟:①用天平測出空量筒的質量;②往量筒中倒入適量的鹽水,測出鹽水的體積;③用天平測出量筒和鹽水的總質量。對上述實驗步驟你所持的觀點是_____(填選項前的字母)
A.能測出鹽水的密度且步驟合理
B.測出鹽水的密度偏小,不可取
C.易使量筒從天平上傾斜而摔碎,不宜提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甲所示,小李同學用此裝置探究冰熔化過程中溫度變化的情況。
時間/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溫度/℃ | -4 | -3 | -2 | -1 | 0 | 0 | 0 | 1 | 3 | 5 |
(1)他將觀察到的溫度計示數(shù)變化情況記錄在上表中,并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畫出了冰熔化過程中的溫度—時間圖象,如圖所示。
(2)某時刻溫度計的讀數(shù)如圖乙所示,此時的溫度是_____ ℃。
(3)為減小誤差,實驗過程中宜選用較大的冰塊還是較小的冰塊?_____。
(4)如果將冰塊換成石蠟碎塊做同樣的實驗,石蠟熔化過程中所得到的溫度—時間圖象是否與冰的相同_____?為什么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甲物質的密度為5 g/cm3,乙物質密度為2 g/cm3,各取一定質量混合后密度為3 g/cm3。假設混合前后總體積保持不變,則所取甲、乙兩種物質的質量之比是
A. 5︰4
B. 4︰5
C. 5︰2
D. 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的光學現(xiàn)象中,下列描述或解釋不正確的是( 。
A.圖(a)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虛像
B.圖(b)中,凹透鏡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
C.圖(c)中,白光通過三棱鏡可以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七色光
D.圖(d)中,漫反射的光線盡管雜亂無章,但每條光線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居住在東北的小明的爸爸最近購買了一輛轎車;
(1)小轎車前方的擋風玻璃是傾斜安裝的,這樣安裝的目的之一是為了使車內(nèi)乘客或物體所成的像位于擋風玻璃的______(選填“正前方”、“正后方”、“斜上方”或“斜下方”),從而不會妨礙司機視線;
(2)嚴寒的冬天,需要排盡轎車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凍劑。與水相比,防凍劑不易冰凍也不易開鍋(沸騰),這是因為防凍劑的凝固點______水的凝固點,沸點______水的沸點;(均選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3)用密度______、硬度______的碳纖維復合材料替代轎車的某些鋼鐵零件,可以減輕車重,從而節(jié)約燃油;(均選填“大”或“小”)
(4)制動距離(從操縱剎車裝置到車停下來的距離)是衡量轎車安全性能的重要參數(shù)之一。
如題圖所示是甲、乙兩不同品牌汽車在同一路面上緊急剎車過程中的實際制動距離s與剎車前的車速v的關系圖像,則___(選填“甲”或“乙”)車的剎車性能更好。通過測量獲得某轎車以不同速度行駛時對應的制動距離,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所反映的規(guī)律可知,當轎車速度為100km/h時對應的制動距離是____m。
速度/kmh-1 | 40 | 60 | 80 | 100 | 120 |
制動距離/m | 10 | 2.5 | 40 | 9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仔細閱讀短文,按要求回答問題:
眼睛和眼鏡
人類的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機。眼睛與照相機的不同之處是:人的眼睛是通過調節(jié)晶狀體的厚薄程度,從而改變晶狀體的焦距來獲得清晰的實像,普通照相機是在物距確定的情況下通過改變像距使像變得清晰。依靠眼睛調節(jié)所能看清的最遠和最近的兩個極限,點分別叫做遠點和近點。正常眼睛的遠點在無限遠,近點大約在10cm處。正常眼睛觀察近處物體最清晰而又不疲勞的距離大約是25cm,這個距離叫做明視距離。
當眼睛出現(xiàn)某些缺陷時,人們需要佩戴眼鏡來矯正,常見眼鏡的實質就是凸透鏡或凹透鏡。透鏡的焦距的長短標志著折光本領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領越大。通常把透鏡焦距的倒數(shù)叫做透鏡焦度,用
表示,即
。如果某透鏡的焦距是0.5m,它的焦度就是
。平時說的眼鏡片的度數(shù),就是鏡片的透鏡焦度乘100的值。凸透鏡的度數(shù)是正數(shù),凹透鏡的復數(shù)是負數(shù)。例如,
度的鏡片表示這是凹透鏡,透鏡焦度是是
,它的焦距是0.5m。
(1)正常眼睛觀察物體時,在視網(wǎng)膜上成的像的性質是(______)
A.正立、放大的實像 B.正立、縮小的實像
C.倒立、放大的實像 D.倒立、縮小的實像
(2)根據(jù)上文,你認為人的正常眼睛的觀察范圍是(______)
A.0~10cm B.10cm~25cm C.10cm~無限遠 D.25cm~無限遠
(3)如題圖所示是小明的眼睛看物體時的成像情況,則他的眼病是______,需要用______鏡來矯正。另一同學小芳所戴眼鏡鏡片的度數(shù)是度,則該透鏡焦度為______
,焦距為______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區(qū)間測速”目前在全國大部分高速公路實行。所謂的“區(qū)間測速”,就是在兩監(jiān)測點安裝監(jiān)控和測速探頭,測出同一輛車通過兩個監(jiān)測點的時間,再根據(jù)兩點間的距離算出該車在這一區(qū)間路段的平均車速,如果這個平均車速超過了該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為超速。如題圖所示,監(jiān)測點A、B相距30 km,一輛轎車通過監(jiān)測點A的速度為100 km/h,通過監(jiān)測點B的速度為110 km/h,通過兩個監(jiān)測點的時間如圖所示,該路段最高限速120 km/h;
(1)李明坐在這輛行駛的轎車中,他看到遠處的監(jiān)控裝置正在向他靠近,說明以______為參照物,監(jiān)控裝置是運動的,但是以______為參照物,監(jiān)控裝置是靜止的,這說明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______的;
(2)原來檢測的方法是監(jiān)控探頭判斷通過監(jiān)測點時的車速,如果按原來的方法,該轎車通過監(jiān)測點A、B時______(選填“會”或“不會”)判為超速。采用“區(qū)間測速”,這輛轎車從監(jiān)測點A運動到B的平均速度是______km/h,轎車______(選填“會”或“不會”)判為超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甲、乙兩種材料,其質量隨體積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求:
(1)甲、乙兩種材料的密度各是多少?
(2)制作某尺寸的零件,如果用甲種材料制作,需要質量90g;如果換用乙種材料制作同種尺寸的零件,零件的質量將減少多少?
(3)因實際需要,現(xiàn)在把甲、乙兩種材料混合在一起制作了一個新的零件,新零件總質量100g,其中甲材料的體積為20cm3,物理學中把混合物的總質量與總體積的比值叫做混合物的平均密度,那么新零件的平均密度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想利用一塊電流表和阻值已知的電阻R0測量電阻RX的阻值。他選擇了滿足實驗要求的電源、電流表,并連接了實驗電路,如圖所示。小明的實驗步驟沒有寫完整,請你幫助他完成實驗步驟,并寫出電阻RX的表達式。
(1)閉合開關S1 , 斷開S2 , 讀出電流表的示數(shù)為I1;
(2)________ ,讀出電流表的示數(shù)為I2;
請用測量量I1、I2和已知量R0表示RX , RX =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