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根據因地制宜的方針,下列農業(yè)生產與分布地區(qū)搭配恰當的是( 。?
A.澳大利亞墨累—達令盆地——春小麥、牧羊
B.三江平原——冬小麥、甜菜?
C.內蒙古河套平原——冬小麥、牧羊
D.長江中下游平原——雙季稻、棉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讀“我國某果品(蘋果)企業(yè)發(fā)展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
(1)簡述該企業(yè)2002年與1992年相比在產品銷售方面的主要變化:_________________。
(2)生產基地①是歐洲市場最為走俏的某蘋果品種的全世界第四塊優(yōu)生區(qū),該區(qū)域發(fā)展蘋果種植業(yè)的氣候資源優(yōu)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基地①相對于基地②不利的自然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企業(yè)總部選址北京,主要考慮的區(qū)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該企業(yè)的經營模式是:公司+基地+農戶+市場,有關該企業(yè)經營模式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該模式實現了農業(yè)生產的專業(yè)化
B.市場決定了基地的蘋果生產品種和規(guī)模
C.農戶是基地的核心
D.加大科技投入是企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世界著名的大牧場放牧業(yè)共同的特點是( )
A.地廣人稀,土地租金低,經濟發(fā)達
B.國內市場狹小,對外依賴性強
C.距海遙遠,降水少,交通不發(fā)達
D.地處干旱、半干旱地區(qū),不利于種植業(yè)發(fā)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圖為“人口遷移示意圖”,讀圖完成(1)—(3)題。
(1)若此圖表示二戰(zhàn)后世界人口遷移主要方向,則該圖可能表示
A.從歐洲遷往非洲 B.從北美遷往拉美
C.從亞洲遷往拉美 D.從非洲遷往西亞
(2)若該圖表示近年來我國民工流動的主要方向,則該圖表示的可能是
A.從湖北流往重慶 B.從湖南流往廣東
C.從河北流往山東 D.從新疆流往內地
(3)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從甲地遷到乙地的是
A.甲地優(yōu)美的環(huán)境 B.乙地較高的工資待遇
C.嚴格的戶籍管理制度 D.家族成員甲、乙兩地分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人口算術密度是一個國家的總人口與總面積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個國家的總人口與可耕地面積之比。根據所學知識分析下表完成(1)—(3)題。
國家 | 人口算術密度(人/km2) | 人口生理密度(人/km2) |
加拿大 | 3 | 35 |
美國 | 30 | 156 |
埃及 | 70 | 3 503 |
中國 | 129 | 934 |
英國 | 241 | 963 |
印度 | 313 | 559 |
日本 | 336 | 3 054 |
荷蘭 | 432 | 1 601 |
孟加拉國 | 910 | 1 359 |
(1)“地廣人稀”但耕地資源缺少的國家是
A.加拿大 B.美國 C.埃及 D.印度
(2)耕地面積占國土面積1/2以上的國家是
A.美國 B.荷蘭 C.孟加拉國 D.加拿大
(3)對比表中中國、印度兩國的統計數字
A.印度的人口壓力較中國大
B.中國的人口壓力較印度大
C.中國的人口壓力與印度相當
D.中、印兩國的人口壓力都較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根據你對關于地球環(huán)境人口容量的理解,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未來世界人口最終會達到人口容量極限,但會經歷漫長的時間?
B.地球環(huán)境人口容量在150億左右?
C.目前世界上的人口太多,已大大超過了地球的環(huán)境人口容量?
D.1972年,聯合國人類環(huán)境會議公布的報告認為,將全球人口穩(wěn)定在110億或略多一些,可使地球上的人維持健康的生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圖6—23中各標出一個城市A、B、C,根據圖中信息分析回答:
圖6—23
(1)A、B、C三城市中最先形成的應是 城市,最后形成的應是 城市。
(2)城市A目前的主要工業(yè)是 。
(3)城市B形成的主要有利條件是 ,它是在第 次技術革命后迅速發(fā)展起來的。
(4)城市C是在發(fā)展石油工業(yè)基礎上形成的,是世界聞名的煉油中心和 中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