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表示某一生物體內(nèi)有關細胞分裂的圖解與圖像。根據(jù)圖示下列敘述不正確是
A. 甲圖細胞正在發(fā)生基因重組
B. 圖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由于著絲點的分裂
C. 由乙圖可判斷該生物是雌性動物
D. 丙圖與圖1的BC段相吻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油菜是我國重要的油料作物,培育高產(chǎn)優(yōu)質新品種意義重大。油菜的雜種一代會出現(xiàn)雜種優(yōu)勢(產(chǎn)量等性狀優(yōu)于雙親),但這種優(yōu)勢無法在自交后代中保持,雜種優(yōu)勢的利用可顯著提高油菜籽的產(chǎn)量。
(1)油菜具有兩性花,去雄是雜交的關鍵步驟,但人工去雄耗時費力,在生產(chǎn)上不具備可操作性。我國學者發(fā)現(xiàn)了油菜雄性不育突變株(雄蕊異常,肉眼可辨),利用該突變株進行的雜交實驗如下:
①由雜交一結果推測,育性正常與雄性不育性狀受_________對等位基因控制。在雜交二中,雄性不育為_________性性狀。
②雜交一與雜交二的F1表現(xiàn)型不同的原因是育性性狀由位于同源染色體相同位置上的3個基因(A1、A2、A3)決定。品系1、雄性不育株、品系3的基因型分別為A1A1、A2A2、A3A3。根據(jù)雜交一、二的結果,判斷A1、A2、A3之間的顯隱性關系是_________。
(2)利用上述基因間的關系,可大量制備兼具品系1、3優(yōu)良性狀的油菜雜交種子(YF1),供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使用,主要過程如下:
①經(jīng)過圖中虛線框內(nèi)的雜交后,可將品系3的優(yōu)良性狀與_________性狀整合在同一植株上,該植株所結種子的基因型及比例為_________。
②將上述種子種成母本行,將基因型為_________的品系種成父本行,用于制備YF1。
③為制備YF1,油菜剛開花時應拔除母本行中具有某一育性性狀的植株。否則,得到的種子給農(nóng)戶種植后,會導致油菜籽減產(chǎn),其原因是_________。
(3)上述辨別并拔除特定植株的操作只能在油菜剛開花時(散粉前)完成,供操作的時間短,還有因辨別失誤而漏拔的可能。有人設想:“利用某一直觀的相對性狀在油菜開花前推斷植株的育性”,請用控制該性狀的等位基因(E、e)及其與A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關系展示這一設想 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白化。A-a)和色盲(B-b)兩種遺傳病的家族系譜圖。請回答:
(1)寫出下列個體可能的基因型:Ⅰ2___________,Ⅲ9_____________,Ⅲ11____________。
(2)寫出Ⅲ10產(chǎn)生的卵細胞可能的基因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Ⅲ8與Ⅲ11結婚,生育一個患白化病孩子的概率為_____,生育一個患白化病但色覺正常孩子的概率為______,假設某地區(qū)人群中每10000人當中有一個白化病患者,若Ⅲ8與該地一個表現(xiàn)正常的男子結婚,則他們生育一患白化病男孩的概率為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部分實驗,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A.該實驗用到的技術手段有同位素示蹤法和密度梯度離心
B.①中含標記的噬菌體是用含32P 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獲得
C.步驟②和③是為了把DNA 和蛋白質分開
D.若培養(yǎng)的時間太短,則實驗結果中沉淀都幾乎沒有放射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種昆蟲眼色的野生型和朱紅色、野生型和棕色分別由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兩對基因分別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為研究其遺傳機制,進行了雜交實驗,結果見下表;
雜交組合 | P | F1(單位:只) | ||||
♀ | ♂ | ♀ | ♂ | |||
甲 | 野生型 | 野生型 | 402(野生型) | 198(野生型) | 201(朱紅眼) | |
乙 | 野生型 | 朱紅眼 | 302(野生型) | 99(棕眼) | 300(野生型) | 101(棕眼) |
丙 | 野生型 | 野生型 | 299(野生型) | 101(棕眼) | 150(野生型) | 149(朱紅眼) |
50(棕眼) | 49(白眼) |
回答下列問題:
(1)野生型和朱紅眼的遺傳方式為______,判斷的依據(jù)是______。
(2)雜交組合丙中親本的基因型分別為______,F1中出現(xiàn)白眼雄性個體的原因是______。
(3)以雜交組合丙F1中的白眼雄性個體與雜交組合乙中的雌性親本進行雜交,用遺傳圖解表示該過程。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玉米(2n=20)是我國栽培面積最大的作物,近年來常用的一種單倍體育種技術使玉米新品種選育更加高效。
(1)單倍體玉米體細胞的染色體數(shù)為________,因此在________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無法聯(lián)會,導致配子中無完整的____________。
(2)研究者發(fā)現(xiàn)一種玉米突變體(S),用S的花粉給普通玉米授粉,會結出一定比例的單倍體籽粒(胚是單倍體,胚乳與二倍體籽粒胚乳相同,是含有一整套精子染色體和與卵細胞相同的兩套完整染色體的三倍體,見圖1)。
①根據(jù)親本中某基因的差異,通過PCR擴增以確定單倍體胚的來源,結果見圖2。
從圖2結果可以推測單倍體的胚是由________發(fā)育而來。
②玉米籽粒顏色由A、a與R、r兩對獨立遺傳的基因控制,A、R同時存在時籽粒為紫色,缺少A或R時籽粒為白色。紫粒玉米與白粒玉米雜交,結出的籽粒中紫∶白=3∶5,出現(xiàn)性狀分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推測白粒親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
③將玉米籽粒顏色作為標記性狀,用于篩選S與普通玉米雜交后代中的單倍體,過程如圖3:
請根據(jù)F1籽粒顏色區(qū)分單倍體和二倍體籽粒并寫出與表現(xiàn)相應的基因型為____________。
(3)現(xiàn)有高產(chǎn)抗病白粒玉米純合子(G)、抗旱抗倒伏白粒玉米純合子(H),欲培育出高產(chǎn)抗病抗旱抗倒伏的品種。結合(2)③中的育種材料與方法,育種流程應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將得到的單倍體進行染色體加倍以獲得純合子;選出具有優(yōu)良性狀的個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在生長素的發(fā)現(xiàn)史上,1913年丹麥植物學家波森.詹森進行了如圖的實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胚芽鞘生長情況為甲組向光彎曲生長,乙組直立生長
B.甲組彎曲生長的直接原因是背光側的細胞體積和數(shù)量多于向光側
C.實驗驗證了“生長素由尖端傳遞到尖端以下”的假說
D.若將光照改成黑暗,也可驗證達爾文的推測,即有化學物質從苗尖端傳遞到了下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左圖表示人類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的癥因,右圖是一個家族中該病的遺傳系譜圖(控制基因為Bb),請根據(jù)圖回答(已知谷氨酸的密碼子是GAA,GAG)。
(1)α鏈堿基組成為___________,β鏈堿基組成為___________。
(2)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_染色體上,屬于___________性遺傳病。
(3)II6基因型是___________,II6和II7婚配后患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以下A、B兩圖分別是甲、乙兩種遺傳病在兩個家庭中的遺傳系譜圖。請分析回答:
(1)甲遺傳病的致病基因最可能存在于人體細胞的_______中(填細胞結構),它的遺傳屬于細胞________遺傳。
(2)乙遺傳病的致病基因最可能存在于__________上,它的遺傳屬于細胞________遺傳。
(3)若某對夫婦中,妻子患有甲病,丈夫患有乙病,若其第一胎生了一個兒子,則他們的兒子兩病兼發(fā)的可能性是____;若其第二胎生下一女兒,則該女兒只患一種病的幾率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患甲。@性基因為A,隱性基因為a)和乙病(顯性基因為B,隱性基因為b)兩種遺傳病的系譜圖。
請據(jù)圖回答:
⑴甲病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染色體上,為_______性基因。
⑵Ⅱ-3和Ⅱ-8兩者的家庭均無乙病史,則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染色體上,為______性基因。
⑶Ⅲ-11和Ⅲ-12分別與正常男性結婚,她們懷孕后到醫(yī)院進行遺傳咨詢,了解到若在妊娠早期對胎兒脫屑進行檢查,可判斷后代是否會患這兩種遺傳病?晒┻x擇的措施有:
A.染色體數(shù)目檢測 | B.性別檢測 | C.基因檢測 | D.無需進行上述檢測 |
請你據(jù)系譜圖
①Ⅲ-11采取什么措施?________(填序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Ⅲ-12采取什么措施?________(填序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