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山東省中等學校招生考試 (課標A卷)
第一卷(選擇題 共14分)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7小題,每小題2分,共14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人類使用材料的歷史,就是人類利用物質的進步史。制造下列用品所需的材料不是通過化學變化獲取的是
A.石器 B.青銅器 C.鐵器 D.塑料器具
2.物質的性質決定它的用途,還決定其保存方法。固體KOH具有以下性質:①白色固體 ②有腐蝕性 ③易吸收水分而潮解 ④能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實驗室中必須將它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燃著的火柴梗豎直向上,不如火柴梗述評放置或略向下放置燃燒的旺,其原因是
A.火柴梗著火點低 B.空氣中氧氣不足
C.火柴梗跟氧氣接觸面積小 D.火柴梗溫度不易達到著火點
4.下列對一些事實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事實
解釋
A.
花香四溢
分子不斷的運動
B.
H2O2能殺菌消毒而H2O則不能
兩種物質的分子構成不同
C.
溫度計中的水銀(汞)熱脹冷縮
原子的大小發(fā)生改變
D.
KMnO4和K2SO4 溶液的顏色不同
兩種溶液中的陰離子不同
5.下面是王小莉同學用連線的方式對某一主題內容進行歸納的情況,其中有錯誤的一組是
6.為了揭開原子內部結構的奧秘, 1911年著名物理學家盧瑟福等人做了一個著名的“盧瑟福實驗”:用一束帶正電的質量比電子大很多的高速運動的α粒子轟擊金箔,結果是大多數(shù)α粒子能穿過金箔且不改變原來的前進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變了原來的方向,甚至有極少數(shù)的α粒子被反彈了回來。通過這一實驗現(xiàn)象不能夠獲得的結論是
A.原子核質量較大 B.原子核體積很小
C.核外電子帶有負電荷 D.原子核帶有正電荷
7.在生活、生產和科學實驗中,要除去混合物中的雜質,通常有兩種思路:①將雜質從混合物中除去;②將有用物質從混合物中取出。以下除去混合物中雜質的方法中,與②的思路一致的是
(1)已知液態(tài)氧和液態(tài)氮的沸點分別是-183℃和-195.8℃。要從空氣中獲取氧氣,可根據液態(tài)氧和液態(tài)氮的沸點不同,采用蒸餾液態(tài)空氣的方法。
(2)實驗室用蒸餾的方法制取蒸餾水。
(3)海鹽廠以海水為原料,用太陽能蒸發(fā)法曬得粗鹽。
A.(1) B.(2) C.(1)(2) D.(2)(3)
第二卷(非選擇題 共36分)
二、填空與簡答題(本題包括3小題,共19分)
8.(6分)學完溶液知識后,小松回家用蔗糖、碳酸鈣、植物油、洗滌劑、水相互混合做了幾個小實驗。
(1)在同一條件下,蔗糖易溶于水,難溶于植物油,碳酸鈣不能溶于水,也不能溶于植物油。由此說明物質的溶解能力與 和 有關。
(2)除(1)中的因素外,你認為固體物質的溶解能力還與外界條件 有關。
小松在設計實驗方案驗證(2)中假設時,在選擇了溶質和溶劑種類的前提下,你認為在實驗中還需要控制的變量有 。
(3)一天,小松不小心將碘酒灑到衣服上,他媽媽立即用水和洗潔凈清洗衣服,但怎么洗也洗不掉這些斑點,還是小松給媽媽出了個好主意。你認為小松應該采用的方法是
;這種方法和用洗潔凈除油污的方法比較,在原理上有什么不同?
。
9.(9分)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所面臨的突出問題是迅速增長的巨大的物質和能源需求與日益嚴重的資源短缺、能源枯竭、環(huán)境惡化之間的矛盾,要維持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發(fā)展循環(huán)經濟是必由之路。
從化學的角度看,在發(fā)展循環(huán)經濟過程中,我們通過應用和控制化學變化,研究重要元素(如H、C、O、S、Cl,、P…)的循環(huán)利用模式,可以實現(xiàn)物質的循環(huán)和重復利用。
材料1:
右圖是科學家設計的
一種理想的氫元素循環(huán)模式:
下表是目前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產生和消耗的途徑及相對值。
自然界中產生二氧化碳的主要因素 及相對值
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因素 及相對值
動植物的呼吸作用110
光合作用110
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燒5
二氧化碳的溶解和生成石灰石2
材料3:為了遏制大氣中二氧化碳不斷增加的趨勢,科學家設計了一種碳元素循環(huán)模式,它是通過特定的化學反應和利用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動實現(xiàn)碳元素的循環(huán)。其中“ ”表示參與反應的物質,“ ”表示物質發(fā)生的變化,“ ”表示在變化中伴隨的能量變化。虛線框內表示理想的碳元素循環(huán)體系。
根據上述提供的信息,利用你學過的有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在材料1中,通過化學變化,人們利用氫元素循環(huán)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將 能轉化為 能。請寫出實現(xiàn)這種轉化所依據的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從材料3和2中可以看出,人類燃燒化石燃料的目是為了獲取能量,但同時也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根據材料2和3提供的信息,在材料3循環(huán)體系中,要保障能量的供給,同時要維持該循環(huán)體系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從物質變化的角度,你認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寫出三種不同的措施即可)
。
(3)根據材料3,試分別寫出一個化學方程式,說明消耗二氧化碳和產生二氧化碳的一個化學變化。
。
10.(4分)如果我們呼吸的清新的空氣需要用金錢來購買,如果清澈的水是來自我們的眼睛,那我們的生活還會這樣充滿快樂嗎?某;瘜W課外興趣小組的同學決定以“我們周圍的人喝的是什么樣的水”為主題,開展一次科學調查活動,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員,請你和他們一起踏上科學探究之旅。
科學探究始于問題,如果沒有了問題,科學研究就無從談起,科學的發(fā)展也就走到了盡頭。請運用你學過的有關知識和方法,緊扣“我們周圍的人喝的是什么樣的水”這個主題,圍繞生活用水的質量和水污染,提出兩個有價值的需要探究的問題。
。
三、實驗題(本題包括2小題,共12分)
11.(6分)2005年11月上旬的一則新聞報道引起上海市民的廣泛關注:
一名三歲的兒童不慎將某種食品袋中的生石灰干燥劑撒入眼中導致一只眼睛失明,這個悲慘事件給她和她的家人帶來了巨大的痛苦。
(1)請用你學過的有關知識,分析釀成悲劇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到這則報道后,小靜留意到,家里有一包包裝破損的生石灰干燥劑。小靜通過下表中的實驗1證明這包干燥劑完全失效了,F(xiàn)在請你設計實驗證明:這包變質后的干燥劑其成分是什么?將你的猜想和實驗方案填寫在下表中。
(Ⅰ)問題與猜想
(Ⅱ) 實驗步驟
(Ⅲ) 實驗現(xiàn)象
(Ⅳ) 實驗結論
實驗1。 小紙袋中的物質能否繼續(xù)作干燥劑?
①取小紙袋中適量固體放入燒杯中,加入足量水; ②滴入無色酚酞試液
①樣品不溶于水 ②無色酚酞試液不變色
干燥劑已經完全變質。
實驗2。 變質后的物質是____ __
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
12.(6分)探究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1)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
化學反應有的很快,如爆炸,有的相當慢,如鐵生銹。決定物質之間能否反應以及化學反應速率快慢的內因是反應物的結構和性質。除此以外,催化劑也能改變化學反應速率。
同學們都有這樣的生活經驗,木炭在氧氣中燃燒比在空氣中燃燒的旺;這說明反應物的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有影響。夏天,將食品放在冰箱里不容易腐爛;這說明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也有影響。那么,溫度和濃度是如何影響化學反應速率?
(2)猜想與假設: a.濃度越大,化學反應的速率越快。
b.溫度越高,化學反應的速率越快。
(3)收集證據:
實驗儀器和試劑:試管、試管夾、酒精燈、藥匙、量筒;鋅粒、5%鹽酸、20%鹽酸。
利用上述實驗儀器和試劑進行探究,如果假設是a,你認為需要控制的變量有 。
如果假設是b,你認為需要控制的變量有 。
在實驗中,通過觀測 來判斷反應的快慢。
(4)結論與解釋:實驗證明,條件相同,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越大,與金屬的反應速率越快。其它條件相同,溫度越高,化學反應的速率越快。從反應物的微觀粒子相互作用的角度,你認為其原因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
(5)交流與反思:通過實驗探究我們知道,我們可以通過控制反應條件來控制化學反應的快慢。請你再舉出一個通過控制化學反應條件來控制化學反應快慢的事例。
四、計算題(本題共5分)
13.(5 分)水是寶貴的資源,防止水污染的根本措施是消除污染源。已知某化工廠工業(yè)廢水中含有硫酸。科技人員設計了邊排放邊中和硫酸的工藝來處理該工廠的廢水,方案如下:
請你通過計算說明:要使該工廠廢水達到排放要求, NaOH溶液的流量應為多少?
(計算結果精確到0.1)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