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仿真模擬理科綜合試題(一)
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30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H-1 Li-7 C-12 N-14 O-16 F-19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Fe-56 Cu-64 Ag-108 Ba-137
第Ⅰ卷(選擇題)
一、選擇題(本題共13小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選對的得6分,選錯或不選的得0分)
1.細胞周期包括分裂間期和分裂期。在細胞分裂間期進行下列實踐工作,可取得良好效果的是
①植物的營養(yǎng)繁殖 ②作物(如小麥、水稻)誘變育種 ③利用某些藥物治療腫瘤
④作物的人工授粉 ⑤秋水仙素誘導產(chǎn)生多倍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以下能正確說明微生物代謝中酶活性調(diào)節(jié)的是( )
A.只要一種代謝產(chǎn)物積累,酶活性就下降
B.代謝產(chǎn)物將使直接形成此化合物的酶活性下降
C.細胞膜透性的改變,可解除代謝產(chǎn)物對酶活性的抑制
D.控制生產(chǎn)條件是人們對酶活性調(diào)節(jié)的唯一手段
3.英國克隆羊“多利”的產(chǎn)生、“抗蟲棉”的培育、“番茄-馬鈴薯”的創(chuàng)造、單克隆抗體的制備、抗生素的生產(chǎn),依次是下列哪一項生物技術取得的成果( )
① 基因工程 ②細胞工程 ③發(fā)酵工程
A.①②②③③ B.②①②②③ C.①②④③③ D.②②①③②
![]() |
![]() |
||
A.③>①=④>② B.③>①=②>④ C.③=④>①>② D.①>②=③>④
5.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吸收來的氨基酸主要被用來合成各種蛋白質(zhì),如酶和一些激素
B.細胞利用能量的方法是將ATP水解這一放能反應與需能生理過程伴隨發(fā)生
C.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都是通過控制血糖的來源和去路來調(diào)節(jié)血糖平衡
D.被限制酶切開的DNA兩條單鏈的切口正好互補配對叫做黏性末端
6.下列事實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的是( )
A.鋼鐵在潮濕的空氣中容易生銹
B.將FeCl3溶液加熱蒸干最終得不到FeCl3固體
C.實驗室可用排飽和食鹽水的方法收集氯氣
D.室溫下,將1mL pH=3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釋至100mL后,測得其pH < 5
7.20mL由兩種氣態(tài)烴組成的混合物,和足量的O2完全燃燒生成了30mL水蒸氣和40mL CO2(在同溫同壓下測定),該混合物可能由下列兩種烴組成的是( )
A.C2H2、C2H4 B.C2H4、C2H6 C.CH4、C2H2 D.C2H4、C3H8
8.無機化學中也存在同分異構(gòu)體,互為同分異構(gòu)體的一組無機物是( )
A.NH4CNO與尿素CO(NH2)2 B.H2O與D2O
C.[Cr(H2O)5Cl]Cl2?H2O與[Cr(H2O)4Cl2]Cl?2H2O D.Si(OH)4與H4SiO4
9.由于碘是鹵素中原子半徑較大的元素,可能呈現(xiàn)金屬性。下列事實能夠說明這個結(jié)論的( )
A.已經(jīng)制得了IBr、ICl等鹵素互化物
B.已經(jīng)制得了I2O5等碘的氧化物
C.已經(jīng)制得了I(NO3)3、I(ClO4)3?2H2O等含I3+離子的化合物
D.碘(I2)易溶于KI等碘化物溶液,形成I3-離子
10.下列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
A.漂白粉溶液中通入過量CO2:Ca2+ + 2ClO- + CO2 + H2O = CaCO3↓+ 2HClO
B.稀HNO3與銅片反應:3Cu + 8H+ + 2NO3- = 3Cu2+ + 2NO↑+ 4H2O
C.碳酸鉀水解:CO32- + 2H2O H2CO3
+ 2OH-
D.硫酸銅溶液與氫氧化鋇溶液反應:Ba2+ + SO42- = BaSO4↓
11.A、B、C、D是Na2SO3、AgNO3、HCl、BaCl2四種無色溶液中的某一種,把它們兩兩混合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是( )
A + B → 白色沉淀;A + C →白色沉淀;B + C → 白色沉淀;
C + D →白色沉淀; B + D → 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則上述四種物質(zhì)按A、B、C、D的順序是( )
A.BaCl2、AgNO3、Na2SO3、HCl B.AgNO3、HCl、BaCl2、Na2SO3
C.Na2SO3、HCl、AgNO3、BaCl2 D.BaCl2、Na2SO3、AgNO3、HCl
12.下列各組離子一定能在指定環(huán)境中大量共存的是( )
A.在c(HCO3-)= 0.1 mol?L-1的溶液中:NH4+、Al3+、Cl-、NO3-
B.在由水電離出的c(H+)= 1×10-12 mol?L-1的溶液中:Fe3+、ClO-、Na+、SO42-
C.在pH = 1的溶液中:NO3-、SO42-、Na+、K+
D.在pH = 13的溶液中:SO32-、S2-、Na+、K+
13.已知熱化學方程式:2H2(g)+ O2(g)= 2H2O(g);H1 = -483.6 kJ?mol-1,則對于熱化學方程式:2H2O(l)= 2H2(g)+ O2(g);
H2 = b,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熱化學方程式中化學計量數(shù)表示分子個數(shù) B.該反應的H2= +483.6 kJ?mol-1
C.
D.
二、選擇題(本題包括8小題。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的只有一個選項正確,有的有多個選項正確,全部選對的得6分,選對但不全的得3分,有選錯的得0分)
14.小球自由落下,在與地面發(fā)生碰撞的瞬間,反彈速度與落地速度大小相等。若從釋放時
開始計時,不計小球與地面發(fā)生碰撞的時間及空氣阻力。則下圖中能正確描述小球各物
理量與時間的關系是
15.如圖所示,實線是一個電場中的電場線,虛線是一帶電粒子在此電場中運動的軌跡,若
帶電粒子是從a處運動到b的。以下有關a、b兩處的比較正確的是
A.a(chǎn)處的場強較強
B.帶電粒子在b處時電勢能較小
C.b處的電勢較高
D.帶電粒子在a處時速度較小
16.給平行析電容器充電,斷開電源后A極板帶正電,B極板帶負電。板間一帶電小球C用
絕緣細線懸掛,如圖所示。小球靜止時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θ,則
A.若將B極板向右平移稍許,電容器的電容將增大
B.若將B極板向下平移稍許,A、B兩板間電勢差將增大
C.若將B板向上平移稍許,夾角θ將變小
D.輕輕將細線剪,小球?qū)⒆鲂睊佭\動
17.某科技創(chuàng)新小組設計制作出一種全自動升降機模型,用電動機通過鋼絲繩拉著升降機由
靜止開始勻加速上升,已知升降機的質(zhì)量為m,當升降機的速度為v1時,電動機的有作
功率達到最大值p,以后電動機保持該功率不變,直到升降機以最大速度v2勻速上升為
止,整個過程中忽略摩擦阻力及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為g。有關此過程下列說法正確
的是
A.鋼絲繩的最大拉力為
B.升降機的最大速度
C.鋼絲繩的拉力對升降機所做的功等于升降機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D.升降機速度由v1增大至v2過程中,鋼絲繩的拉力不斷增大
18.如圖所示,圓形區(qū)域內(nèi)有垂直于紙面的勻強磁場,三個質(zhì)量和電荷量都相同的帶電粒子
a、b、c,以不同速率對準圓心O沿著AO方向射入磁場,其運動軌跡如圖。若帶電粒
子只受磁場力作用,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chǎn)粒子動能最大
B.c粒子速率最大
C.c粒子在磁場中運動時間最長
D.它們做圓周運動的周期Ta<Tb<Tc
19.如圖所示,一小球自A點由靜止開始自由下落,到達B點時與彈簧接觸。到C點時彈
簧被壓縮至最短。若不計彈簧質(zhì)量和空氣阻力,在小球由A至B到C的運動過程中,
A.小球的機械能守恒
B.小球在B點時動能最大
C.小球由B到C加速度先減小后增大
D.小球由B到C的過程中,動能的減少量等于彈簧
彈性勢能的增加量
20.下圖是法拉第做成的世界上第一臺發(fā)電機模型的原理圖。將銅盤放在磁場中,讓磁感
線垂直穿過銅盤;圖中a、b導線與銅盤的中軸線處在同一平面內(nèi);轉(zhuǎn)動銅盤,就可以
使閉合電路獲得電流。若圖中銅盤半徑為L,勻強磁場的磁感應強度為B,回路總電阻
為R,從上往下看逆時針勻速轉(zhuǎn)動銅盤的角速度為ω。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回路中有大小和方向作周期性變化的電流
B.回路中電流大小恒定,且等于
C.回路中電流方向不變,且從b導線流進燈泡,
再從a流向旋轉(zhuǎn)的銅盤
D.若將勻強磁場改為仍然垂直穿過銅盤的正弦變
化的磁場,不轉(zhuǎn)動銅盤,燈泡中也會有電流流過
21.一個矩形線圈在勻強磁場中轉(zhuǎn)動產(chǎn)生的交流電e=220sin100πt(V),那么
A.該交流電的頻率是100Hz
B.當t=0時,通過線圈的磁通量恰好為零
C.當t=s時,e有最大值
D.該交流電電動勢的有效值是220V
第Ⅱ卷(共10題,共174分)
22.(17分)某學習小組做探究“合力的功和物體速度變化關系” 的實驗,如圖,圖中小車是在一條橡皮筋作用下彈出,沿木板滑行,這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記為W,當用2條、3條……,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進行第2次、第3次……實驗時,使每次實驗中橡皮筋伸長的長度都保持一致。每次實驗中小車獲得的速度由打點計時器所打的紙帶測出。
⑴除了圖中已有的實驗器材外,還需要導線、開關、刻度尺和
⑵木板傾斜的目的是為了
⑶若木板水平放置,小車在兩條橡皮筋作用下運動,當小車速度最大時,關于橡皮筋所處的狀態(tài)與小車所在的位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橡皮筋處于原長狀態(tài)
B.橡皮筋仍處于伸長狀態(tài)
C.小車在兩個鐵釘?shù)倪B線處
D.小車已過兩個鐵釘?shù)倪B線
⑷在正確操作情況下,打在紙帶上的點,并不都是均勻的,為了測量小車獲得的速度,應選用紙帶的 部分進行測量(根據(jù)下面所示的紙帶回答);
![]() |
⑸下面是本實驗的數(shù)據(jù)記錄表,
橡皮筋
做功
10個間隔距離
x(m)
10個間隔時間
T(s)
小車獲得速度
vn(m/s)
小車速度的平方vn2(m/s)2
1
W
0.2880
0.2
1.44
2.07
2
2W
0.4176
0.2
2.09
4.36
3
3W
0.4896
0.2
2.45
5.99
4
4W
0.5904
0.2
2.95
8.71
5
5W
0.6480
0.2
3.24
10.50
從理論上講,橡皮筋做的功Wn和物體速度vn變化的關系應是Wn∝ 。請運用表中測定的數(shù)據(jù)在上圖所示的坐標系中作出相應的圖象,并驗證理論的正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