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6分)化學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變化之間的關系。
(1)科學家通過研究水的變化認識了水的組成。下圖為電解水的簡易裝置,試管①中產生的氣體是 ,由此實驗得出水是由 組成的(2)組成和性質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酸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是因為酸中都含有 。
(3)結構決定性質。研究發(fā)現(xiàn)含有“過氧基”(—O—O—)的物質具有很強的氧化性,可以做為殺菌消毒劑。據此推測,下列物質中,可用作殺菌消毒劑的是 (填數(shù)字序號)。
(4)通過分析組成和結構,我們可以預測物質的某些性質。關于NaHSO4性質的下列推測,合理的是 (填數(shù)字序號)。
①其水溶液能與鉀發(fā)生置換反應,得到金屬鈉
②其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③其水溶液能與鋅反應生成氫氣
④其水溶液能與硝酸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提示:硫酸鋇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某課外興趣小組。確立了“酸堿中和生成的正鹽溶液的性質”作為研究課題,在研究中他們發(fā)現(xiàn),正鹽雖然不能電離出氫離子或氫氧根離子.但是其溶液卻不一定呈中性,有的呈酸性,有的呈堿性。為什么呢?鹽溶液的酸堿性與什么有關呢?由“組成、結構決定物質性質”的觀點出發(fā),他們又進一步從組成特征上去找原因,發(fā)現(xiàn)正鹽溶液的酸堿性與對應的酸和堿的強弱有關.他們將實驗結果統(tǒng)計如下:
酸 | 堿 | 相應的正鹽 | 溶液的pH |
HCl(強酸) | NaOH (強堿) | NaCl | 7 |
H2SO4 (強酸) | KOH (強堿) | K2SO4 | 7 |
H2CO3(強酸) | NaOH (強堿) | Na2CO3 | >7 |
H3PO4 (強酸) | KOH (強堿) | K3PO4 | >7 |
HNO3(強酸) | Cu(OH)2 (強堿) | Cu(NO3)2 | <7 |
HCl(強酸) | Fe(OH)3(強堿) | FeCl3 | <7 |
(1)請你根據上表歸納出正鹽溶液的酸堿性與對應酸、堿的強弱關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他們的發(fā)現(xiàn),請你判斷硝酸鈉、硝酸鐵、硫酸銅、氯化鉀、磷酸鈉、碳酸鉀六種溶液的酸堿性,其中溶液呈酸性的是______________、呈堿性的是______________、呈中性的是______________。
碳與碳的化合物在工農業(yè)生產及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用途。
(1)右圖是碳原子結構示意圖,碳原子的質子數(shù)是 ,碳元素在
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 周期。
(2) 古代用墨書寫或繪制的字畫雖年久仍不變色,原因是墨中主要成分碳具有 性。右圖是木炭還原氧化銅的實驗,大試管中的反應體現(xiàn)了碳的還原性,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3) 二氧化碳能參與光合作用完成大氣中的“碳循環(huán)”,但是 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斷上升,會使全球變暖,從而導 致 。蔬菜大棚用作氣肥的二氧化碳,可用多種方法制得,例如可以用稀硫酸與碳酸氫銨(NH4HCO3)反應制得,反應后生成硫酸銨、水和二氧化碳,這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4) 研究發(fā)現(xiàn):物質的結構決定性質,物質的性質決定用途。如:一氧化碳也能還原氧化銅,也有還原性。從化學反應前后碳元素化合價的變化特點分析,一氧化碳和碳都具有還原性的原因是 。
一、選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二、填空
13.
14.
15.
16.
17.
三、簡答
19.
20.
四、實驗與探究
21.
22.
23.
五、計算
24.
本資料由《七彩教育網》www.7caiedu.cn 提供!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