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農業(yè)、農村、農民問題關系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全局。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認真對待、著力解決農業(yè)、農村、農民問題。
材料一 全俄蘇維埃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于l921年3月21日頒布了《關于以實物稅代替余糧收集法》。法令規(guī)定,每一農戶的糧食稅取決于它的土地數量、家庭人口、收成和財產狀況!修r戶在繳納糧食稅以后可以自由處理剩余的糧食,可以拿到市場自由買賣。
全俄蘇維埃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于1922年5月2日頒布《土地勞動使用法》,允許出租土地,期限一般定為三年。法令允許使用雇傭勞動力,但主人必須同雇工一起勞動。l925年11月,蘇維埃政權發(fā)布的新的法令,放寬出租土地和雇傭勞動的條件。
材料二 新中國成立初期,人民政府發(fā)起土地改革運動,平均分配土地,一家一戶的自耕農經濟成為農村經濟的主體。不久,多數農民滿足于“三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生活圖景,生產積極性下降。1952年對山西49村農民的調查,有l(wèi)0780畝土地被賣出;1953年對湖北、湖南、江西三省農村的調查,有12.52%的農戶出租土地;1952年對山西祁縣的調查,在2486戶農民中,放高利貸的有20戶。
(1)根據材料一歸納蘇維埃政權在農村經濟中采取了哪些措施?請分析指出這些措施的實質是什么?
(2)根據材料二概括土地改革后農村出現的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黨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其結果如何?
材料三 為了發(fā)揮區(qū)域優(yōu)勢,趨利避害,發(fā)展特色農業(yè),增產增收。新疆地區(qū)的農民,充分利用種植瓜果的經驗,引進山東蔬菜大棚技術,反季節(jié)生產新疆特色瓜果。圖為新疆某學校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設計的改進型大棚。據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3)大棚的設計利用了溫室效應原理,找出該大棚的改進所利用的地理學原理,并利用這一原理解析圖中所示的地理過程。
(4)近些年,反季節(jié)大棚在當地逐漸增多。從地理學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
材料四 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山東省積極推進農村改革發(fā)展:一是大膽探索,努力做好中央精神和當地實際相結合的文章。二是不斷深化各項改革,適應生產力發(fā)展要求及時調整生產關系。三是不斷創(chuàng)新農業(yè)經營體制機制,促進發(fā)展方式轉變。四是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全面推進農業(yè)國際化。五是堅持以人為本,著力解決農村民生問題。
(5)分析山東省在推進農村改革發(fā)展中是如何做到“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
材料五 山東30年的農村改革發(fā)展取得了輝煌成就。在新形勢下,山東農村改革發(fā)展面臨著新機遇新挑戰(zhàn)。山東省正圍繞城鄉(xiāng)收入差距呈擴大趨勢、城鄉(xiāng)二元結構依然存在和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的體制機制尚未建立起來等問題持續(xù)推進農村改革發(fā)展。
(6)依據上述材料,從經濟制度和經濟體制機制角度,說明我省應如何持續(xù)推進農村改革發(fā)展?
(山東省濟南一中2011屆高三10月階段考試)世界主要農業(yè)災害的分布如下表,分析回答14—16題。
地區(qū) | 亞洲 | 歐洲 | 非洲 | 北美洲 | 南美洲 | 大洋洲 |
主要 災害 種類 | 干旱 洪水 沙漠化 水土流失 臺風 龍卷風 | 酸雨 雪災 | 干旱 洪水 沙漠化 蝗災 | 干旱 洪水 颶風 龍卷風 水土流失 酸雨 | 干旱 洪水 水土流失 | 干旱 土壤鹽堿化 生物災害 |
14.歐洲雪災明顯多于其他大洲的主要原因是( )
A.草場面積廣闊、牧畜多 B.冬季氣候溫濕,氣旋活動頻繁
C.冬季氣候寒冷,一月均溫低于0℃ D.地形以平原為主,地表水源豐富
15.從歐洲和北美洲存在同一項農業(yè)災害,顯示出下列何種地理特征( )
A.自然資源過度開發(fā) B.工業(yè)化程度高
C.受西風帶影響降水過多 D.緯度跨度大,農業(yè)災害類型多
16.孟加拉國是全球水患問題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其水患的成因有( )
①地勢低平 ②位居赤道,全年多雨 ③熱帶氣旋頻頻侵襲
④春季積雪大量融化 ⑤受印度洋西南季風的影響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
古往今來,農業(yè)問題始終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根據相關資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列寧曾說“社會主義就是消滅商品經濟。”“只要仍然有交換那談什么主義是可笑的。”……
后來,他又說“商品交換失敗了……必須再退,從國家資本主義轉到國家調節(jié)買賣業(yè)和貨幣流通業(yè),商品交換沒有得到絲毫結果,私人市場比我們強大,通常的買賣貿易代替了商品交換!
(1)材料一反映了列寧的經濟思想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為此,蘇俄的農業(yè)政策作了怎樣的調整?
材料二 赫魯曉夫農業(yè)改革的一項重要措施,是從1954年起在哈薩克、西伯利亞、烏拉爾、伏爾加河流域和北高加索實行大規(guī)模的墾荒!1954—1960年,先后開墾四千多萬公頃荒地。這期間全國的糧食產量增長了50%以上,其中1/3就是由這些新開墾的土地提供的。但由于經營和管理不善,加上粗放耕作,到20世紀60年代初,墾荒區(qū)提供的糧食就呈現下降趨勢。到1964年,蘇聯(lián)便不得不從國外進口糧食。
(2)材料二中赫魯曉夫為解決糧食問題采取了什么措施?依據材料談談你對這一做法的認識?
材料三 世界銀行的相關報告顯示,截至今年2月底,過去3年國際市場小麥價格上漲了181%,食品價格上漲了83%。在13日結束的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春季年會上,“新的糧食危機正在形成”已成為共識,全球糧食價格大幅上升引發(fā)的沖南值得各國警惕。據聯(lián)合國有關機構統(tǒng)計,僅2007年一年,國際糧價就上漲了42%。
材料四
(3)依據所學地理知識,簡要說明世界糧價上漲的原因。(至少回答4個方面)
(4)針對國際糧價上漲,從地理學科分析,我國可采取哪些積極的應對措施?
材料五 30年前,安徽省小崗村的18位農民,按下了18顆紅手印,搞起了“大包干”,掀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這一改革被認為是1952年全國完成土地改革之后農業(yè)生產力的第二次大解放。從1978年到2007年的30年間,全國農民的人均純收入由134元增加到近4140元,農產品徹底告別了短缺時代,廣大農民不僅解決了溫飽問題,而且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5)假若讓你寫一篇有關農民與改革的評論性文章,請你談談文中應當運用的唯物史觀道理。
材料六 走向富裕的中國農民,對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為豐富農村地區(qū)的文化生活,山東省某市擬確立推行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鄉(xiāng)鎮(zhèn)綜合文化站工程,農家書屋建設工程等多項“文化惠民工程”,力爭使農村文化建設邁上一個新臺階。
(6)請從文化生活角度,就該市如何推進上述“文化惠民工程”提出合理化建議。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建國以來在國家積極支持內地發(fā)展的政策下甘肅省社會經濟發(fā)展迅速
材料一 可可托海(北緯47°12'42.86”,東經89°~48'05.18”)位于下圖中所示位置,這個以豐富的礦產資源而聞名的聚寶盆,并不是一個平靜之地,它以特有的方式在活動,從而給我們留下了另一類地質遺產。
材料二、甘肅省地理簡圖
(1)可可托海長達176公里的斷層破裂帶斷陷遺跡可觀賞性很強,保存十分完好,堪稱世界上最好的地震斷裂帶現場博物館,試分析其原因?
(2)請簡要評價甘肅省所在自然區(qū)經濟發(fā)展的自然條件。
(3)如果D省農業(yè)開發(fā)強度超過自然條件的承載力,分析將會產生什么環(huán)境問題。
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共16分)
材料1:1978年,黑龍江農民人均純收入比山東高2/3,但是到了1985年,山東農村經濟大發(fā)展,超過了黑龍江。
材料2:美國與中國東北部人口遷移示意圖
(1)據材料,分別說出美國老年人口和中國東北人口(1985年以后)遷移的影響因素。(3分)
(2)人們習慣上把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以來東北人口的遷移叫做“雁南飛”。分析雁南飛現象
對遷入地產生的影響。(3分)
材料3:下面是“美國某城市土地利用簡圖”和2007年該城市四地的“人口變化統(tǒng)計圖”。讀圖完成
下列問題。
(3)如果該城市工業(yè)布局比較合理,試在圖中短線上標箭頭表示河流的流向。(1分)
(4)若要在該城市布局一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請在左圖A--E中選擇合適的地點,并說明理由。(3分)
(5)2007年該城市的A、B、C、D、E五地中,人口不斷減少的是 ,人口增加
最快的是 ,人口總數基本不變的是 。(3分)
(6)根據材料3,簡述該區(qū)域城市化的發(fā)展特征。(3分)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